下班途中发生车祸,应先确保安全、及时报警、就医并确定责任,若符合条件可申请工伤认定。
如果受伤,尽量不要随意移动,以免造成二次伤害。如果车辆处于交通要道等危险位置,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设置警示标志,防止后续车辆再次发生碰撞。
交警会到现场进行勘查,确定事故责任。在等待交警的过程中,可以用手机拍照或录像,记录事故现场的情况,包括车辆位置、碰撞部位、道路标志等。这些证据对于后续的事故处理和责任认定非常重要。
无论伤势轻重,都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。医院的诊断证明和病历记录是后续索赔的重要依据。同时,要保留好所有的医疗费用票据。
交警会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情况,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,确定事故双方的责任。如果对事故认定结果有异议,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。
如果符合条件,可以申请工伤认定。根据法律规定,在上下班途中,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,应当认定为工伤。在申请工伤认定时,需要提供交通事故认定书、劳动合同、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。工伤认定后,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,包括医疗费、停工留薪期工资、伤残津贴等。
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七十六条
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、财产损失的,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;不足的部分,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:
(一)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,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;双方都有过错的,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。
(二)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、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,非机动车驾驶人、行人没有过错的,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;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、行人有过错的,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;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,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。
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、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,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。